学术动态

外交学系教师参加“华侨华人与中国周边公共外交”会议简报

    201452628日,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欧亚应邀参加了由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察哈尔学会与华侨大学侨务公共外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华侨华人与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研讨会。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张九桓、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出席了这次会议。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做了“中国的周边形势与侨务公共外交”主题发言。他指出国家命运首先取决于所在地区,即地缘政治,中国周边总的形势近20年来总的还是有利的,但也面临严峻地缘政治挑战:中国和一部分国家有领土纠纷和历史恩怨;核武器国家环;.经济发展差距比较显著;发展中国家多,有6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重大国际和地区利益汇合和分化并存以及中国面临国家分裂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推行中国周边公共外交势在必行。他进一步分析了侨务公共外交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应重点推进:总体规划、整合资源、涵养侨务资源妥善运用,培养一批精英沟通中外、从战略高度重视海外华文教育、分片设定工作目标等几项工作。

  接下来的会议中,来自政治学、外交学、经济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学科专业人士围绕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历史问题和现实矛盾、中国对周边国家外交政策,马来西亚、缅甸、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的华人社会现状和新时期侨务侨情变化、以及侨务公共外交的主体、渠道、资源和优势进行了学理探讨;对越南排华事件、中菲南海争端等热点问题的产生原因和中国的应对策略也充分交换了意见,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事件对当地华人华侨的影响,以及通过侨务公共外交来化解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可能性。有研究人员还对通过宗教这一极为敏感、长期受到忽视但现实中又无法回避的渠道来开展侨务公共外交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此外,有学者基于对华侨华人社群的实地调查和长期研究,指出要谨慎“使用”华侨华人资源,对侨务公共外交概念本身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推行侨务公共外交存在相当的难度,其可能达到的效果还需长期的实践检验。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欧亚在会议上做了题为“侨务公共外交中华人华侨角色的三重性分析”的发言。她认为,侨务公共外交概念的提出,将过去有关华人华侨工作中可能一直存在、但却未被重视而分散的经验汇集在一起,在这个概念下加以集中的研究和讨论,这也意味着我国新时期的侨务工作的战略提升和思路扩展,需要对侨务公共外交中华人华侨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分析:一般侨务工作更多得是将华侨华人视为服务的对象,而侨务公共外交要从公共外交的目的性去研究和区分华侨华人群体,应通过经济利益维护和文化认同建构两个方面的努力,来增进华侨华人中逆意群体的认知、转变中立群体的态度、促成顺意群体的行动;激发华侨华人成为侨务公共外交的主体,有利于将舆论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也可以作为检验侨务公共外交成效的一个指标;欧亚副教授还认为,探讨华侨华人在侨务公共外交中角色的对象性和主体性,是一种“中国本位”的视角。华侨华人作为跨国的流动者,能够连接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对话,充当信息和观念的译员,起到中介作用,但这种中介作用是双向的,信息、观念和思想的回流往往会以一种从强势文化流向弱势文化的不平等状态而存在。从一个简单的:侨务工作华侨华人国外公众的逻辑上看,华侨华人作为中介渠道同其他形式的公共外交渠道不同,是不可控的传播手段和渠道,这相应增加了侨务公共外交的难度。

  欧亚老师还在与会期间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太阳集团2138网址网站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的宗旨和特色,以及已经开展的科研工作,表达了中心同其他高校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学术对话和课题合作的意愿。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公共外交教研室供稿

2014年6月2日